首页 > 资讯

把鱼养在稻田里: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有哪些“诀窍”?

来源:光明网 2023-06-29 14:44:08

稻田工程养鱼技术是在近十多年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,经过技术开发、试验研究、完善和提高,逐步形成的水产养殖新技术。此项技术可有效地利用稻田生态条件发展水产养殖业,在不与种植业争地的基础上增产水产品。在稻田内养殖水产生物,还具有节水、节地、节肥、除害、除虫、疏松土壤、提高稻田蓄水灌溉和抗旱能力等多重作用,是一项生态农业生产技术。因此,稻鱼工程技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增加农民收入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这项生态农业技术具体有什么诀窍呢?

(一)选好稻田。要选择水质清洁、水源充足、排灌方便、保水保肥性能好、不受旱涝影响的田块。

(二)进行田间基础设施建设。为了种好稻的同时养好鱼,需要有效地解决种稻和养鱼之间的矛盾。想要获得稻鱼双丰收,养鱼稻田必须按要求进行一些田间工程建设。

稻田工程建设 图片来自中国水产学会资料

一是开挖鱼沟、鱼凼。因为水稻生长期需要经常调节水位,干湿兼顾、稻田浅灌和晒田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。为解决稻鱼用水矛盾,必须在插秧前开挖鱼沟、鱼凼,增加稻田容水量,以便于鱼类生长和种稻施肥、撒药。鱼沟的深度为50-80厘米,宽度为50-100厘米为宜;鱼沟要与鱼凼相连,要根据稻田形状和大小,确定开挖鱼沟的条数和排列形式,一般可呈“十”“井”“田”字形;每条沟要直,有利于排水、通风、透光。而鱼凼可开挖在田角或田中央,深度为1-1.5米,面积占稻田面积的 5%-8%为宜;鱼凼的形状可依照个人喜好,可以是长方形、正方形或圆形。

稻田工程建设 图片来自中国水产学会资料

二是要加高加固田埂。养鱼的稻田需要在插秧前结合开挖鱼沟、鱼凼,将田埂加高至50-70厘米,加宽至40-50厘米,并捶打结实,确保不会发生渗漏或塌陷。否则,一旦渗漏,鱼容易干渴而死;而一旦暴雨,鱼就会被冲走。

三是要在进、出水口设置拦鱼设施。进、出水口应设立在稻田对应角。为防止鱼从进、出水口逃逸,每个进、排水口要设置拦鱼栅,避免跑鱼。拦鱼栅可用竹、木、砂网、尼龙网、铁丝网等制作,网目大小因鱼规格而异;安装时使其呈弧形,凸面向田内,左右两侧嵌入田埂口子的两边,宽度比进排水口宽20㎝,高出田埂约10㎝。拦栅务必扎实牢固,若在进水口内侧附近加上一道竹帘或树枝篱笆,可有效地防止鱼顶流跃逃和拦截渣杂塞栏而引起阻水或倒栏。

四是搭设遮阴棚。夏热冬寒,稻田水温变化很大,虽有鱼坑、鱼沟,鱼的正常生活仍然受到温度影响。因此,可在鱼坑的上方设置遮阳架,并在遮阳架上种植蔓藤类植物,如葡萄、丝瓜等蔬果。遮阴棚的作用广泛,一是为鱼鳖类遮阳,二是增加经济收入,三是可增添休闲旅游景观。

贵州黎平稻渔综合种养殖 图片由贵州水产学会提供

(三)选好鱼、放好鱼。稻田养鱼一般在栽秧后7-15天,秧苗返青后开始投放鱼种。如果放养以草鱼、鲤鱼和鲫鱼为主,规格以50-100克/尾的大规格鱼种、每亩投放10-20公斤为宜。鱼种下田前可用浓度为3%-5%的食盐水浸泡3-5分钟,进行鱼体消毒。

(四)做好综合种养管理。一是投饵管理。因稻田水浅、天然饵料有限,为提高稻田养鱼的产量,有必要补充一些人工饵料,如菜籽枯、糠麸或配合饲料等。投喂人工饵料时应坚持做到“定时、定位、定质、定量”。二是用水管理。水稻生长初期,水位保持3-5㎝,让水稻尽早返青;水稻生长中后期,水位保持在15㎝左右。三是日常管理。稻田养鱼的日常管理关键是防漏和防溢逃鱼。因此,必须经常巡视田埂及检查拦鱼网栅。特别是大雨天要及时排水,注意清除堵塞网栅的杂物,以利于排注水畅通。稻田中田鼠和黄鳝都会在田埂上打洞,造成漏水逃鱼,应仔细检查及时堵塞。四是加强田间施肥管理。为解决降水施肥时对鱼类造成的威胁,可采用间隔施肥法。即一块稻田分两部分施肥,中间相隔2天左右。施肥是以有机肥为主,化肥为辅。五是田间施放农药管理。要选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、广谱性的农药,禁用对鱼类有剧毒的农药。药应尽量喷在禾苗上,选择晴天施药,切忌下雨前施药。

(五)捕捞收获

养殖的鱼要根据市场需求,遵循捕大留小、捕大补小的技术规律。在早稻收割时将可以上市的鱼起捕上市;太小的鱼先集中于鱼坑、鱼沟中暂养,待晚稻禾苗返青后,再将鱼放出大田继续饲养,待到晚稻收割前后再起捕;如果还是没长大,在晚稻收割后继续灌深水实行冬闲田精养,待冬末春初再捕捞上市,也可转到第二年的早稻中继续饲养。如果没有条件进行冬季养殖的,可转入其他水域饲养。

捕鱼时,先将鱼沟疏通,打开排水口、缓慢排水,使鱼自然集中于鱼坑或鱼沟中,再用捞网捕获。

我们知道,传统的稻田养鱼的技术很难适应水稻种植制度的改革。另外其模式单一,难以将稻田养鱼技术推广至更大区域。传统技术在种稻和养鱼间发生冲突时无能为力,有时只能舍鱼保稻,减少经济收益,影响农民的积极性。而新技术发展则是依据我国地域差异,结合并顺应水稻种植制度的变革。现有发展技术在养殖工程设施方面有了新招,可因地制宜地搞好工程设施,避免种稻和养鱼之间的矛盾,提高稻田抵抗旱涝灾害能力,促进稻鱼双丰收。

现代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引入水产养殖的先进技术,品种多样化、管理集约化。现有的稻田养鱼技术应用了稻鱼共利和土壤热力学理论,多种不同学科相互渗透,设计和改善技术体系。实现了种养有机结合与经济、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,保证了稻田养鱼技术的完善与发展。

田中种稻、水中养鱼、田埂种豆 图片由贵州水产学会提供

因此,一项传统技术想要适应现代的发展,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是关键。而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部分,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更需要集成创新一批绿色高效典型模式。只有这样,才能建设提升一批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示范园区、培育壮大一批新型生产经营主体、打造一批稻渔综合种养相关知名品牌,实现稻渔工程技术促进农业的愿景。

作者:刘雅丹(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、中国水产学会原秘书长助理、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秘书长助理)

审核专家:代国庆(中国藻业协会秘书长)

编辑:武玥彤 张梦凡

校对:张柳艳(实习)

来源:光明网-科普中国

上一篇

证明开普勒方程_如何证明开普勒第二定律 全球快资讯

下一篇

最后一页

为你推荐

最新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