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江苏最美法官”徐刘根:在守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踏歌而行
中国江苏网8月21日盐城讯(记者 程光 通讯员 董宣)在江苏省东台市,有一位“村头法官”,32年来扎根基层法庭,为群众化解矛盾,用真情服务基层群众,用法律促进一方和谐。他就是东台市人民法院三仓法庭庭长徐刘根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爱得深沉,扎根基层的“钉子户”
徐刘根生于1968年,是位地地道道的老法官。在江苏公安专科学校读书期间,徐刘根经常收到亲戚或邻居的来信,信里边大多是咨询法律问题的。他发现,农村原来是这么的缺乏法律,又是这么的需要法律,“扎根乡村、回报乡里”的种子就这样埋入了徐刘根的心里。
1991年7月,徐刘根从毕业后,本可凭着优异成绩申请留在南京工作,但是他始终记得当时自己求学的初心和使命,所以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江苏东台。
徐刘根说:“我生在农村,长在农村,我热爱生我养我的土地,我热爱为家乡父老排忧解难的工作。”因为热爱,他在乡镇一干便是32年。翻开徐刘根的工作简历,非常简单。32年,他仅待过3个法庭,新街法庭、唐洋法庭、三仓法庭。其实,法院党组也曾多次准备将徐刘根调到台城机关工作,但他每次都选择坚守农村。期间,他爱人也有怨气,为啥别的同事都想方设法调到城里,在城里买房,让孩子上城里的重点学校,而他还在十里八村原地踏步、苦苦坚守。后来,爱人渐渐地理解了他。正如徐刘根所说:“我离不开乡亲们,乡亲们也离不开我。”
巧妙断案,公平正义的“守护者”
自参加工作以来,徐刘根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超过4000件,无一错案、无一信访、无一缠诉,调解成功率达70%。在追求办案效率的同时,彰显司法温情也是这名基层法庭庭长的办案风格。
有一年冬天,村民张某哭着来到法庭,要求与丈夫白某离婚,称白某嗜酒如命,并且每次喝酒之后都会撒酒疯,拿自己出气,轻则几巴掌、几拳头,重则不分场合,拳打脚踢。
虽然非常气愤,但徐刘根明白,自己是一名法官,不能仅凭感情用事,要用理性和法律来维护这个孱弱女子的权益。
徐刘根很快打听到,白某是个地道的“酒鬼”,酒瘾很大,每次喝醉了就打妻子,但酒醒之后又认错悔过,已形成恶性循环。
“你个大男人,不好好养家,就知道喝酒打老婆,算什么本事?”徐刘根毫不留情地斥责了白某,并帮他算了一笔账:“老白,殴打配偶是离婚的法定情节。如果离了,又有谁愿意嫁给一个‘酒鬼’?你儿子都十七八岁了,将来他娶媳妇都要受你牵连,你明白吗?”
为了彻底戒掉白某的酒瘾,实现“治本”。徐刘根又给经常和白某喝酒的朋友一一打电话,告诉他们不要再和白某一起喝酒,否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。然后,徐刘根又用摩托载着白某去他经常买酒的几家小店,挨家挨户地让白某要求店主以后不再卖酒给自己。同时和白某“约法三章”,每周来法庭说明自己喝酒的情况。两个多月过去,见白某“改邪归正”,张某也就撤诉了。
“在基层法庭办理的没有什么大案要案,都是些家长里短、鸡毛蒜皮的小案。”即便如此,徐刘根总是提醒同事们,每一个小案背后都是一个家庭,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。“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为了结案而结案,要看是否真的关心和帮助到了当事人,你关心他们,他们也是能感觉到的。”徐刘根说。
不近人情,吓跑媒人的“暴脾气”
在执法办案过程中,徐刘根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,恪守法官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,清清白白为官、干干净净办案、老老实实做人。徐刘根还给自己定下了“四不”原则,不拿当事人一分钱,不吃当事人一顿饭,不沾单位一分钱好处,不在家里谈公事。他说,只有这样才能让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无愧于心,才能真正树立新时代法院干警的良好形象。
徐刘根的妻子吴永辉是一名乡镇中学老师,两人经人介绍相识恋爱结婚。有一次,这个介绍人来到徐刘根的家里,一开始,徐刘根和妻子端茶倒水,热情接待。结果,当这个介绍人说明来意,想就一个案件来说情时,徐刘根立即制止,说家里不谈工作,说情更不可能。可来人还在试图说情,几次三番后,正在院子里剁猪草的徐刘根来火了,狠狠地将刀剁在了木板上。来人见状,只得离开。“这个介绍人后来就没跟我们来往。不止是‘媒人’,哪怕是我的同事领导、亲戚朋友来说情,也是一样的待遇,让我恨不得当场找个地缝钻进去。后来大家都知道他的这个习惯后,我们家就再没人来说过情。”徐刘根的妻子吴永辉说。
为了彻底打消访客来说情的念头,徐刘根还放了一条凳子在院子里,不让客人进屋。“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让想送礼想说情的人都被邻居看到,这样他们就送不了礼说不了情。”
长期扎根农村,奔波在田间地头,阳光和泥土,给了他最朴实的底色。带着热情、勤勉和担当,徐刘根在守护公平正义、维护群众利益的道路上踏歌而行。(东台法院供图)